(资料图片)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自然哲学体系初稿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自然哲学体系初稿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Ziran Zhexue Tixi Chugao
[外文]:Erster Entwurf eines Systems der Naturphilosophie
德国古典哲学家F.W.J.谢林关于自然哲学的主要代表著作。写成于1798年冬,发表于1799年5月。谢林在本书中把客观东西作为在先的和绝对的出发点,推演出主观东西,即从自然达到理智。全书分三篇。
第一篇试图从绝对的创造活动推演出整个自然系统。谢林认为,自然科学是从经验方面考察被创造出来的自然,自然哲学则以思辨方式研究进行创造活动的自然。只有这种绝对的创造活动才是永恒的,而一切有限自然产物不过是这种创造活动的过渡环节。与那种把质归结为量的原子论相反,自然哲学虽然也把质归结为单纯的东西,但认为这种单纯的东西并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能动的力量。这种原始的力量具有对立统一的趋向,在活动中受到阻滞,从而产生出充实空间的物质,即原始流体。它本身没有形式,可以采取任何一种形式;它通过不同的阻滞作用,生成了形态不同的自然产物。因此,整个自然界就表现为一个由无限多样的形态组成的系统,一个动态发展的序列。这个序列中的最高产物是有机体,它作为否定性的无机条件与肯定性的组织力量的结合,将两极性体现为实现类族过程的性别。
第二篇试图推演否定性的无机条件,即无机界的物理亲和力。谢林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由许多太阳系构成的复合体,它的每个系统作为有机产物都是靠物理亲合力把自己范围内存在的一切部分联合起来的;正象各个行星在中心天体的物理性状中有其起源一样,这许多太阳系也永远处于物理亲和力的依存关系中。从中心体发出两类作用,一类是否定性的,决定达到静态平衡的趋势,另一类是肯定性的,引起动态发展的趋势。我们的太阳是提供生命与力量的本原,大地上的一切东西都应通过它们与标志太阳发展的氢的关系来认识,磁、电和化学过程都是由它们与氢的亲和力决定的。
第三篇探讨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相互作用。谢林认为,有机体的本质在于组织活动交替地处于静态和动态。这就需要一种刺激,它不断地干扰有机体业已达到的平衡,使之有可能达到新的静态。刺激是在感受性中给予的,它破坏了原始活动的静态,使之从事新的创造,因而引起用相应的反应来回答业已获得的感觉的能力,即应激性。感受性与应激性的对演受着躯体的神经与肌肉的制约,表现为躯体的再生,即生长与繁殖。这就形成了有机体的动态发展序列,即有机体处于平衡中,是对立力量的和谐,但平衡被感觉打破,躯体须以应激性对干扰作出回答,力图由此恢复遭到破坏的平衡。对应于有机界的这种再生过程的是无机界的化学过程,正象化学过程以磁和电为其条件一样,再生过程产生于感受性与应激性的综合。因此,再生过程作为重新从两种根本力量的对立中产生的动态过程,在有机界表现为更高的级次。
本书以及谢林的其他自然哲学著作在19世纪初期对各门自然科学的发展发生过短暂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