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递网 雷建平 3月30日
海底捞(股票代码为:“06862”)今日发布财报。财报显示,海底捞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收入为347.41亿元,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411.12亿元减少15.5%。
于2022年12月,特海国际被海底捞作出实物分派以介绍方式分拆并在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特海及其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大中华区)以外从事餐厅业务经营。
【资料图】
分拆完成后,特海及其附属公司的业务被分类为海底捞的已终止经营业务。
海底捞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年内盈利为13.7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1.61亿元。
持续经营业务年营收310亿 同比降20.6%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海底捞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为310.39亿元,同比2021年减少20.6%,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溢利为16.37亿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则为亏损32.48亿元。
2022年,大中华区海底捞餐厅的整体翻台率为3.0次╱天,同店翻台率为3.1次╱天,2021年整体及同店翻台率分别为3.0次╱天及3.4次╱天。基于整体经营情况,2022年海底捞继续放缓拓店速度,同时在下半年启动「硬骨头」计划以重开过往关停的若干餐厅。
2022年全年海底捞新开24家海底捞餐厅,48家关停餐厅恢复营业,并关闭了50家经营表现欠佳的餐厅。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地区经营1,349家海底捞餐厅附注 ,在港澳台地区经营22家海底捞餐厅。
继续落实「硬骨头」计划
海底捞称,管理层对「啄木鸟」计划进行复盘,并在2022年9月启动「硬骨头」计划,以恢复部分此前关停门店的营业。2023年,海底捞将持续关注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精进两方面情况,继续落实「硬骨头」计划。
“反思过去,尽管过去一段时间快速拓店的策略使公司体量迅速扩大,但内部管理、人员培养、监督考核等方面未能同步匹配,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管理难度加大,导致各种隐患逐渐出现。海底捞从管理架构、绩效KPI考核、产品、品牌营销、外卖及信息系统等方面做了梳理和调整,希望能持续改善日常经营情况。”
1,持续打磨门店管理体系。年内,海底捞不断优化门店运营管理层级,明确了各级别工作内容、工作目标、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1位大区经理负责大中华区门店运营,管辖区域内门店拓展、工程、人事等工作。店经理层面,海底捞重新梳理其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完善门店四色卡考核指标,同时海底捞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并落实淘汰机制下的要求,对于门店管理体系将持续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
2, KPI考核的调整和强化。海底捞在遵照公司核心管理理念「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基础上修改了各级干部考核体系,推广「低底薪、高分红」的薪酬激励模式。海底捞希望通过这种激励的方式将店长等管理层转变为公司内部合伙人,高效绑定彼等与集团整体的经营利益。
3,通过产品创新和优化,提升核心产品力。海底捞产品部通过整合资源,集研、采、销工作为一体,联动各部门达到保障产品质量、开发爆款的目的。
4,强化品牌建设。
5,加强信息化布局。2022年,海底捞优化数据治理以及私域流量利用及运营、提,高协同办公效率及细化库存管理运营。
6,重塑外卖体系,组建社区运营。海底捞为了应对疫情反复而不断探索堂食之外的业务模式,组建了社区营运事业部,强化「到家」服务业态,同时满足「堂食+零售+自提」的到店需求,从单一在线火锅外卖制备到融合外卖、社群、直播及在线商城的社区营运模式,通过多渠道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海底捞2022年的盈利为16.37亿元,而2021年的亏损为32.48亿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捞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3亿元,上年同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7.67亿元。
截至今日收盘,海底捞股价为21.1港元,市值为1176亿港元。
———————————————
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