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何莉
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自6月21日起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互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是青少年的聚集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让青少年直接接受大量讯息,足不出户就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守护好未成年人上网的清朗空间,成为构筑网络安全的重要课题,也是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网络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虚拟世界,它可以连通现实,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现实。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孩子们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可小觑。因此,需要进一步凝聚全社会齐抓共管机制,汇聚多方合力,共同采取行动,共同为遨游在互联网信息海洋的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未成年人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但自我控制能力不高。因此,时刻绷紧清朗网络空间这根弦,不断筑牢网络安全的“钢铁长城”,切实保护好未成年人刻不容缓。此次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将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开展精准整治,包括重拳打击有害内容隐形变异、网络欺凌、隔空猥亵、网络诈骗、不良内容、网络沉迷、新技术新应用风险等问题。在此次“清朗”专项行动中,更加突出回应网民的关切,也更加突出对各类反弹反复、隐形变异问题的精准识别、对症下药、全面整治。可以预见,随着此次专项行动划出“红线”,整治“在线”,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必将为未成年人撑起“万里晴空”。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的网络环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组织形成合力。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家校共建,向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家长科学鉴别未成年人可能遭遇的各种网络侵害,增强教育引导孩子上网用网的能力,全力推动家庭和学校共同撑起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保护伞”;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网络素养教育,重点加强网络常识、网络技能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教育未成年人学会规避风险和预防沉迷,提高不良信息辨别能力、隐私保护能力,全力筑牢网络安全自身的“防护墙”。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以此次专项行动为新契机,让我们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以铁的决心、铁的作风、铁的手腕,从严从快整治,齐心协力给小网民们营造天清气朗的网络空间。